認識連動債

近來有不少連動債投資人開始對媒體及金管會申訴他們贖買的連動債使得他們血本無歸
這些投資人均稱銀行理專以保本保息為號召推銷連動債
如今卻因為連動的商品股價跌破保本的支撐, 連動債就不再保本,
有人是投資100萬最後只落得10萬的下場。

有媒體說連動債是台灣下一個金融業的未爆彈?
其實真正會受傷的是部分購買連動債的投資人

其實目前市場上在推的連動債粗略可分成三種:
一種是有做到100﹪保本但不保息
一種是不完全保本,但保證最少保本多少x﹪ ex.80﹪ 
另一種則是這一次讓投資人嚴重受傷的完全不保本

基本上連動債的概念是,
發行機構選一貨幣,跟多選一的特定商品(可以是公司股價或匯率等)包裝後進行連結,
再並鎖住一固定期限.. 給予配息...
也會有訂一些提前出場的條件跟目標 大都在第一年給個好利息
因為有鎖住期限所以提前續回得付違約金。

這次的風波起因於理專們一昧的推連動債給投資者,
而全然沒有去分辨該連動債商品的特性是否合乎投資人的投資屬性
連動債商品獲利高者風險亦相對性的大,依其特性可分為三類:
一、保守型﹣利率保本型
二、穩健型﹣保本保息型
三、積極型﹣股權連動型

第一類的100%保本但不保息的連動債,最糟狀況是後來完全不配息
所連動商品可能就會是利率或匯率之類的
當降息到沒有空間或匯率到某一目標時就由發行機構買回提前結束或是放至到期領回。
這類型的只要不提前續回沒有違約金就是100%保本不保息
最糟糕時就是領不到利息,到期把投資幣別100%拿回來而已。(不保證匯損需要開外幣戶)
結束時投資人高興銀行也高興,因為銀行可以再賣另一個賺手續費
(這就是為什麼本來很多都是長年期的連動債,近來出現不少短期的原因)

第二類的是到期時領回本金或保證領到本金的最少x﹪(不含利息)
但它仍有風險,正常情況下它是保本的。
只是當連動商品中的某一個股價跌破則不再是100﹪保本,。
可是有明定最少保證給付本金的多少比重。 
ex. 若連四家股票,若跌破買入時任一支進場價30﹪則本金保證還回80﹪
此時若它是二年期每年配10﹪
那當它發生跌破後,本金一定可以拿回80﹪
再加上當初的配息(以本金算)可說是不賺不賠。但也可說是損失了二年定存的利息啦!
不過詳細的內容是每家的包裝不同。

第三類也就是這一波出問題的是設下檔保護機制,短天期"有條件式保本"的連動式債券
這類的連動債是鎖定幾家公司的股價,只要不跌破下檔的限制持有至到期後都還是保本,
但其中一家股價跌破當初進場價的xx﹪這時就不再保本了。
ex. 若下檔設跌破進場價的30%,則不再保本,投資人選擇解約拿回剩餘價值。
若當初花100萬買,跌破時拿到的的就只剩70萬或更低(根據當時價格)。
倘若沒立即出場,若股價跌到進場價的30﹪,投資人就只會拿到30萬。
有的銀行理專會在跌跛時通知投資人,有的則沒有。

去年8月因為遇到了股災,美股是一路的向下探
很多優良的美國股票至今都是跌了超過30﹪以上或更糟。
想想若連動的股價一路跌下去投資人能拿回多少呢!
也就有很多投資人期限未到,但最後是換得了血本無歸。

老實說理專推連動債很久了,但它有購買門檻,最少應都會要一萬美元,
所以一直以來大都是有大筆資金想要保本的保守型的投資人在買,
很多人買到的都是第一類的,當然第二類的也是不少,
直到近來不少理專沒有明確告知第三類的不保本特性賣給想要保本的保守型投資人,
因為近來遇到了股市大跌,跌破當初「認定」不會跌破的價格,
結果全到變成了不保本的結果。

我不想對受了傷的投資人落井下石,
但我仍是要說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本來就是要小心謹慎,
要自己做一些基本功課,不能只一昧的聽理專的話,
畢竟理專也只是領銀行薪水的聽聽參考就好,
畢竟台灣很多銀行的理專都是大量召集來的根本不能保證他們的質素
連動債是複雜的結構性商品,
如果不是真的很了解它所連動的內容還是不碰為安,
若真的想買就要睜大眼睛,自己確認它是那一種的才下手。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