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遠期外匯」?

0 意見

談到外匯避險最常提到的不外乎是「遠期外匯」,這也是央行最力推台灣出口商們要做的。以下為來自大眾銀行的資料

﹣﹣﹣﹣﹣﹣﹣﹣﹣﹣﹣﹣﹣﹣﹣﹣﹣﹣﹣﹣﹣﹣﹣﹣﹣﹣﹣﹣
遠期外匯是指交割日超過兩個營業日以上之外匯交易。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或期間,依交易當時議定的金額、幣別、匯率進行實質交割之交易。

一般從事進出口廠商,從洽談、訂約、交貨到貨款收付為止,通常需經過一段時間來完成,而在此段期間內如何保護企業不受匯率波動而影響匯兌損益,最佳的處理方式便是與大眾商業銀行簽訂遠期外匯合約。事先議定好一固定匯率,將來便依此匯率來進行本金交割,可免受匯率波動的影響,進而侵蝕獲利。因此,遠期外匯不失為一規避風險的工具。

何謂「自然避險」?

0 意見

匯市年初以來短短三個月台幣可說是升升升,一路從32.5到30,一度破30,平靜一段時間後,本來想買美元的我還來不及出手,昨天反倒是在外資大幅匯出資金後重貶3.03角,今天則又是大幅升值1角71,變化之大讓人錯手不及。

行庫主管表示,出口商擔心,如果接著新台幣又快速貶值,之前預期新台幣持續升值做遠期外匯避險,恐怕又要虧一筆,這樣要叫廠商怎麼避險?

今年以來新台幣快速升值,出口商叫苦連天,央行則一再勸說廠商必須做好避險;然而,行庫主管說,先不說去年新台幣走勢平穩,廠商不做避險,有些廠商看準新台幣會升值而做了遠匯避險,結果新台幣卻劇貶,使得廠商遠匯契約不履行,苦的反而是銀行;如果廠商硬著頭皮履約,卻又會蒙受損失。

避險問題讓大家傷透腦筯,但其實有不少出口商面對這樣無法預測的劇烈變化,其實早改採自然避險。何謂自然避險呢? 以下為來自摩根富林明網站上的資料。

﹣﹣﹣﹣﹣﹣﹣﹣﹣﹣﹣﹣﹣﹣﹣﹣﹣﹣﹣﹣﹣﹣﹣﹣﹣﹣﹣﹣﹣﹣﹣﹣﹣﹣﹣﹣﹣﹣﹣﹣
近10 年來,隨著電腦科技的快速進步,投資組合風險管理已變得更為容易,許多基金經理人也開始大量利用計量模型來控制衡量投資組合風險。儘管如此,對一般大眾而言,計量模型仍是如此艱澀難懂、遙不可及,一般投資人不免會問,是否存在著簡單的避險方式,可以讓許多投資人利用簡單的概念就可以作好風險控管呢?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自然避險(Natural Hedge)」便是其中一個簡單的避險方式。所謂「自然避險」,指的是投資人不需透過積極主動的選擇配置,而是採取投資組合的方式,運用「分散配置 (Diversification)」,基於每個投資部位報酬變化不會完全一致,在彼此相關係數小於1 的情況下,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將可以有效獲得降低。

「自然避險」最常運用在匯率避險策略之中,包括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在內的許多經濟學家都承認匯率走勢無法預測,而隨機漫步理論(Random Walk)更是匯率預測中最有名的理論之一,既然全球匯率走勢難以預測,因此許多全球佈局的投資人索性不去賭(Bet)單一匯率的走勢,而是採取多樣化的貨幣資產配置,讓各貨幣升貶不一的走勢來減少整體投資組合的匯率風險。

對風險趨避的人而言,理論上是不會買樂透或是前往賭城試手氣的,因為那代表著增加不確定性,但卻沒有提高預期報酬,如果你曾經買過樂透或是玩過吃角子老虎,別懷疑,你在那個時刻已成為風險愛好者(Risk-Loving)。不過根據統計,一般人在大多數的時刻都是屬於風險趨避屬性的投資人。

由於任何避險動作都會產生成本,在成本收益考量下,許多專業經理人也會採取自然避險策略來管理匯率風險,舉例而言,身為全球前三大資產管理公司,我們雖然在倫敦配置嚴謹的匯率團隊分析各國匯率走勢,不過我們旗下許多全球債券型或平衡型的基金,仍是採用自然避險或半自然避險的方式來管理匯率風險。

對全球佈局的投資人而言,在擁有不同國家的貨幣資產後,「自然避險」可以讓你簡單輕鬆的降低匯率風險,由於匯率變化難以預測,有時候「無為而治」、「分散配置」就是最簡單的避險策略!

銀行推出的基金手續費優惠方案真的划算嗎?

0 意見

絕大部份的人基金一定都是透過銀行申購的
銀行為了刺激客戶的申購... 總是會搭配些手續費優惠的方案
國泰世華在這一方面的努力更是不遺餘力
總是有著許多響亮的名稱跟複雜的計算方式...
我也是眾多方案的申購者之一,卻因此後悔不已

我選擇的是"幸福達人"方案... 算是它很早推出的一個促銷方案
它是的特點是手續費後收, 因扣款次數來決定手續費的成數, 唯扣款金額無論如何不可變更
很多人不能理解手續費前收(normal)與後收的差異, (註一)
但是基金老油條的JJ,在摩根富明林的前前身怡富時期就以親身體驗過了
(在199x年當時算是很首推吧!!)
儘管明知它有後收的特性,但想著自己的習慣是買了就不會動用的所以仍是申購了.
然而...一步錯 步步錯

在逢高或明知再來會大跌(次級房貨)時我進行贖回,
但因為扣款次數尚未達到門檻,手續費可就完全沒折扣啦!
這麼一來硬是讓銀行以沒折扣的手續費跟後收的特性硬是多賺了很多
不要小看哦~~真的是很多
比第一段門檻多了一倍(3%而非1.5%),更比前收多給了我的獲利%數...

再加上贖回扣款金額不能變更,更是讓JJ不能在逢低時用力的加碼...
這可就完全背離了投資的應有的原則了

之後當年初印度基金達到高點時,
我雖有想要先逢高獲利了結,卻因為扣款次數未達免手續費的門檻而沒有贖回。
最後是吃了歸零膏,從原本的40﹪獲利跌到-18%
以我省錢至上的個性來說這樣的方案嚴重影響我的決策與執行力。

長期的觀察下可以發現銀行令人眼花瞭亂的方案其實都是對銀行有利的
種種的限制令人眼花瞭亂無所適從
像我所選的這類看來只適合不主動修改投資配置及扣款的投資人,
也就是說對於主動積極型主見多的精明投資者可一點都合適
(我的朋友中倒是真的有人扣款50次呢! 手續費全免)

總而言之,這樣的方案正好違反了我之前所提過的不定期不定額
若不能做到不定期也至少要可以定期但不定額,而且不能違反逄高贖回逢低買進的原則.
(人是有惰性的,要時時觀盤是很累人的)

註一.
前收: 於申購時便以決定銀行的手續費金額
後收: 根據投資人贖回時的金額來計算手續費,投資人賺的愈多, 銀行抽的手續費愈多,但若賠了錢銀行也抽的較少

ex. 10000元投資,手續費3%, 若贖回時金額12000元
前收: 銀行於申購時收取10000 x 0.03 = 300元
後收: 銀行於贖回時收取12000 x 0.03 = 360元

富邦電匯之天兵櫃員事件

0 意見

昨天再度到我家附近的富邦銀行要電匯至 Scottrade,
記得上回遇到了個沒禮貌也沒國際觀的行員,令我氣到隔天又回去投訴
進去前我很怕又被同一位沒常識櫃員服務,
幸好上她的櫃台前有人,所以我被分給另一位感覺上資深一點又頂著大肚子的行員。

正當我以為是很lucky的沒被分到沒禮貌櫃台,
卻沒想到其實我只是遇到另一個天兵櫃員。

當初會選擇了從富邦的戶頭匯出就看在它便宜,(在我的主要銀行,花旗,匯款不論金額一律600元)
打從一開始我就跟櫃員說我要知道匯款的total費用(in case若我失算了 哈)
這位看起來較沈穩的行員告訴我的如下,
電匯20萬以下,收100元基本手續費及220元的電匯費用,
再加上我選擇發二次電報的220元, total540元。
沒想到當我把匯款單都填好時,
櫃員竟跟我說她忘了提要收每一百美元收取乘上0.15後的台幣費用,
天丫..也太好膁了把,這麼一來不就比花旗貴太多啦!
心中只有一句話,搶錢丫真是太扯了。

我跟櫃員一再確認我是要從外幣戶匯到國外,是戶頭對戶頭,怎麼會要收。
但是仍是她信誓旦旦的說確實要收到,很不好意思事她沒算到。
我就很生氣的說:「那我不匯啦!這麼一收你們就比花旗還貴。我在花旗是坐著等還有人幫我填資料,在這裡可是從到到尾站著自己填寫。真是太扯了。」
最後她看是她自己沒有先講,所以很快的跟我說不收乘上0.15的費用,
資料key in後還讓我確認他們沒有收。
就這樣我的錢出國去啦!

故事到此為止!? NO NO 都說了這是天兵故事,所以自然有後續啦

回家後一段時間我就收到對方打來的電話,
那名富邦的行員說她搞錯了而我是對的,
我匯的是外幣戶之間的錢所以不用收最後那筆費用,(她也提到我有一再強調是戶頭對戶頭)
這筆費用只針對銀行收現鈔時用。
還一直說她今天自己不知是那根筯不對才會弄錯。
可惜我那天身體狀況很差反應慢,又沈浸在打敗專業的喜悅中,
否則我會馬上跟她這是你個人的管理與專業問題跟我說沒用。 (夠狠吧!)

唉....這一個分行的真的是不嚴謹,教育訓練太差,
辦理其間這位天兵櫃員還曾中途離開,再回來時口中吃著滿滿的東西的回到我面前。
這麼的不專業態度實在是讓我欲哭無淚丫

p.s 天兵櫃員還問我「Further Credit to 」是什麼意思,
呵...這該是銀行用字吧! 所以我也只能從字面上解讀啦

Scottrade-匯款經驗分享

3 意見

昨天拿著Scottrade提供的銀行資料到富邦去匯款,
今天就在Socttrade上錢完全沒少的入帳囉...
作業可說是非常快的,再來就是要找目標跟買點啦!

Scottrade針對國際帳戶所提供的匯款銀行有兩家,
一家為US Bank 另一個是China Trust Bank US(中國信託的美國分行)
其實匯任一個ACCOUNT都是OK的.
差別只在於US Bank是同時給美國境內戶跟國際帳戶匯款
但是China Trust Bank US只提供給國際帳戶.(在台灣的我們都算是國際帳戶,不能買基金的.. 嗚)
要注意的是匯款時只要是在美國境外匯時要填都是是Swift Code

之前看到有人在MoneyQ說第二組"中國信託銀行資金匯入資料"是把錢匯回台灣時才會用到.
基本上這個是錯的... 因為受款人都是寫Scottrade Inc.怎麼會是匯回台灣用的呢!

若是銀行提供的表格沒得填自己在Scottrade上的帳號資料,
可以要在Message(optional)的欄位,註明"Further Credit to " 再填入Scottrade上的帳號及戶名.
這麼一來錢就可正確的進入到自己在Scottrade上的帳號啦!

Anyway,除去我在富邦遇到的天兵事件外(看富邦電匯之天兵櫃員事件 )
匯款倒時挺順利的.
進到Scottrade帳戶內的資料完全沒少,
看來選擇發兩次電報的全額匯款可算是正確的.
我所花的匯款費為100(手續費)+220(電報費)+220(發給中介銀行的電報費) = 540元. (全額匯達)

相較於在MoneyQ有人上說電匯費高達1000元的case,這應算是便宜
可能其他人的金額較大吧!! 富邦只要是不超過台幣20萬元都是這個價.
花旗是不限金額統一600元,但就不知道是否為全額匯達囉! 


獲利了結NTDOY,等待AAPL

0 意見

不知不覺地NTDOY也買了近半年囉!
錯失了高點,也沒有在低點時加碼,
4月初趁著美國電子股有所起色就在理專建議下掛單囉!
半年的獲利約15﹪,若與其它的基金表現來相比算是不錯的啦!

賣出後本想買入APPLE的股票,
但沒想到APPLE在我的眼下一路從13x漲到了153,
讓我實在沒有下手的勇氣,畢竟我的目標價位是135呀!

投資上常會買在高點的我深怕一買下去又是在高點,也因此下手格外的謹慎。
雖然經過AAPL昨天回跌了4﹪,
但今天一度跌到145以下但沒想到又拉回,最終收盤價是147.78,
現在只好天天都期待它會在這一次的財報周中回檔後才上攻。

Scottrade-開戶經驗分享

0 意見

近來終於忍不住的開海外的美股交易戶啦!
清明節回家前我終於衝動地在Scottrade網站上開戶,
這是一個提供了中文化介面的交易公司,因為有中文介面所以操作起來真是輕鬆。

填完資料的當天半夜我將資料fax到美國後,
隔天一早Scottrade的華語服務人員就打了電話來告知我的copy of passport不清楚,
建議我改採翻拍的方便將copy mail過去,
因為passport不在身旁,我便問說是否可改拍身分證,
對方回答ok後中午過後我改將身份證mail過去,
很快的我又收到Scottrade的服務人員打來通知我資料確認ok,
馬上就可收到帳號資料,接下來只要將W8-BEN form的正本寄過去即可完成整個開戶。
還提醒我若在開戶後二周內將錢匯入即可有三次的交易優惠。

從4月3日填寫資料到4月5日就已收到了帳號,過程真的是很快。
而且還有華語的主動服務,整體服務品質真算是不錯。

其實本來是想要乖乖的用花旗美股交易就好,
但是它的高手續費老是影響我的賣出意願,
再加上沒有得網路下單更讓我幾次想賣都因為不想打電話而錯失了時機,

雖說Scottrade的網路下單交易費用7美元比不上免費的Zecco,
也比Firstrade的6.95美元貴了一些些,
在商品選擇上也比較少(好像是不能買基金),
但是so far開戶服務確實是不錯,而且開戶門檻僅500美元。

我其實也試著要在Zecco開戶,(無中文UI)
但是我因為沒有順利儲存列印application form,
在試著mail給Zecco的customer service後的第三天卻仍沒收到回應,
也讓我對它的客服水準不禁搖頭,這也許是免費的代價吧!
然而它簡單的UI多少讓我亦有些怯步,畢竟我早被台灣的圖形UI寵壞已久。

在當我看了網路上的一篇blog(如下)提到它幾近不回應的customer service,
Zecco Review, Promotion Code Plus Free Trading Account Opening Process
更讓我決心先暫緩Zecco的申請,
根據前人的經驗它的平均開戶過程長達2周,我也就不急著申請啦。

這位blog作者於3月26日發表另一篇關於他在Scottrade的客服經驗Scottrade’s Customer Service
也讓一度想要改開Firstrade的我決定先在Scottrade上交易看看再決定,
畢竟好的服務在網路上是很重要且吸引人的。

開完完成,再來就是等基金贖回款到手及我要的AAPL目標價,
呵...期待美股財報周的大地震

=================================
以下為Zecco在它的站上公佈的費用比較表(無Firstrade)
http://www.zecco.com/trading/FreeTrading.aspx

四個人氣金融商品中隱含的陷阱

0 意見

次貸事件後全球股市慘兮兮,也讓許多連動債面臨下檔的危機。
昨天我花了整晚看FundDJ討論版,讀到很多連動債投資人發表的受傷經驗及怒吼。
也讓我不經感嘆少數理專的沒良心及素質不一。

這也讓我想到以前我曾發佈的一篇文章,
其中提到了金融商品中的陷阱,就讓我直接轉貼過來,再補上一些新獲得的連動債知識。 
﹣﹣﹣﹣﹣﹣﹣﹣﹣﹣﹣﹣﹣﹣﹣﹣﹣﹣﹣﹣﹣﹣﹣﹣﹣﹣﹣﹣﹣﹣﹣﹣﹣﹣﹣﹣﹣﹣﹣﹣﹣﹣﹣﹣﹣﹣﹣﹣﹣﹣﹣﹣﹣﹣﹣﹣﹣﹣﹣﹣﹣﹣﹣﹣﹣﹣﹣﹣﹣﹣﹣﹣﹣﹣﹣﹣﹣﹣﹣﹣﹣﹣﹣﹣﹣﹣﹣﹣﹣﹣﹣﹣﹣﹣﹣﹣﹣

現在的人只要有在銀行開戶,
無論金額大小無論你用與不用似乎都會被配予一名可能是顯性可能是隱性的理財專員
在理專滿街跑的時代,理專的推薦是真的為你看到錢景還是為了個人業績呢?
單從中國信託年度收益中,各式的金融商品的手續費即占了最大比例就可得知啦..
咱們來分析一下最常見的四大金融商品吧!!

1. 連動式債券, 強調保本又獲利?
(配合銀行的政策,超多理專力推的,但對它了解的又有多少)
由發行公司選一貨幣,跟多選一的特定商品包裝後進行連結,
並鎖住一固定期限.. 給予配息...
這類型的大都是100%保本但不保息的高品
最糟糕了不起就是領不到利息,到期把投資幣別100%拿回來而已。

適合對象: 頭腦清楚,對匯利率的走勢清楚,並且要確定這筆資金在鎖住期間不會動用
亦適合超保守型,當年限拉長後,配息就跟著高了,才有機會達到保本...
小心:流通性低, 鎖住期限 提前續回得付違約金,

這一波出問題的是號稱保本(?)保息,設下檔保護機制,短天期"有條件式保本"的連動式債券,
這類的連動債是鎖定幾家公司的股價,只要不跌破下檔的限制持有至到期後都還是保本,
但其中一家股價跌破當初進場價的xx﹪這時就不再保本了。
ex. 若下檔設跌破進場價的30%,
若當初花100萬買,跌破時贖回來的就只剩30萬或更低(根據當時價格)。
想想若一路跌下去拠資人能拿回多少呢!
去年8月因為遇到了股災,美股是一路的向下探
很多優良的美國股票至今都是跌了超過30﹪以上或更糟。
也就有很多投資人期限未到最後是換得了血本無歸。

2. 短線炒作高報酬?
小心: 跟著小道消息走,小心成為抬轎的人,成了最後一個下車的人
改自候昌明的股票"不要"五字訣: 衝脫泡蓋爽
衝: 不要一股腦的往前衝
脫: 不要脫去自己的防護網而輕易相信沒證實的消息
泡: 不要一天倒晚泡在號子,也不要一直流連於看盤上,本業要顧
蓋: 不要只在股市當紅是看盤股市當綠時蓋住眼不看,並不是每支股票都可漲回原價
爽: 不要以為上漲是無限的,要知道下跌可以無限,因此要有設停損停利點..

3. 以小搏大最經濟,投資基金高成功率?
小心: 隨聽從投信投顧放出來的消息,很可能買在高點..
基金經理人的流動性高, 經理人的變動會影響績效表現
法則: 了解自己的屬性,是何類型的基金投資人,
了解區域產業的未來走向,消息不是一昧吸收, 要自己理性的判斷
不太建議購買新基金,若真要買,建議探停一下經理人的過去投資經歷
牢記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要隨時注意投資持股跟經理人的消息

4. 投資型保單,保身家還能有獲利? <-- 保險業務員必推
小心: 高費用 及 高解約賠償金,
要去理解每一細項的費用
法則: 投資型保單買的是一種定期險,真要買的話是適合給還沒保險的社會新鮮人
因為投資型保單的定期險是相對性較便宜。
個人建議保險跟投資仍是分開還是比較好..
還沒有壽險跟醫療險的人要記得先準備好保障再來談投資

附上幾個正確理財觀念:
A. 理財不保證獲利
B. 投資自已最實在
C. 減少物慾支出
D. 儘早規劃未來退休生活

認識連動債

0 意見

近來有不少連動債投資人開始對媒體及金管會申訴他們贖買的連動債使得他們血本無歸
這些投資人均稱銀行理專以保本保息為號召推銷連動債
如今卻因為連動的商品股價跌破保本的支撐, 連動債就不再保本,
有人是投資100萬最後只落得10萬的下場。

有媒體說連動債是台灣下一個金融業的未爆彈?
其實真正會受傷的是部分購買連動債的投資人

其實目前市場上在推的連動債粗略可分成三種:
一種是有做到100﹪保本但不保息
一種是不完全保本,但保證最少保本多少x﹪ ex.80﹪ 
另一種則是這一次讓投資人嚴重受傷的完全不保本

基本上連動債的概念是,
發行機構選一貨幣,跟多選一的特定商品(可以是公司股價或匯率等)包裝後進行連結,
再並鎖住一固定期限.. 給予配息...
也會有訂一些提前出場的條件跟目標 大都在第一年給個好利息
因為有鎖住期限所以提前續回得付違約金。

這次的風波起因於理專們一昧的推連動債給投資者,
而全然沒有去分辨該連動債商品的特性是否合乎投資人的投資屬性
連動債商品獲利高者風險亦相對性的大,依其特性可分為三類:
一、保守型﹣利率保本型
二、穩健型﹣保本保息型
三、積極型﹣股權連動型

第一類的100%保本但不保息的連動債,最糟狀況是後來完全不配息
所連動商品可能就會是利率或匯率之類的
當降息到沒有空間或匯率到某一目標時就由發行機構買回提前結束或是放至到期領回。
這類型的只要不提前續回沒有違約金就是100%保本不保息
最糟糕時就是領不到利息,到期把投資幣別100%拿回來而已。(不保證匯損需要開外幣戶)
結束時投資人高興銀行也高興,因為銀行可以再賣另一個賺手續費
(這就是為什麼本來很多都是長年期的連動債,近來出現不少短期的原因)

第二類的是到期時領回本金或保證領到本金的最少x﹪(不含利息)
但它仍有風險,正常情況下它是保本的。
只是當連動商品中的某一個股價跌破則不再是100﹪保本,。
可是有明定最少保證給付本金的多少比重。 
ex. 若連四家股票,若跌破買入時任一支進場價30﹪則本金保證還回80﹪
此時若它是二年期每年配10﹪
那當它發生跌破後,本金一定可以拿回80﹪
再加上當初的配息(以本金算)可說是不賺不賠。但也可說是損失了二年定存的利息啦!
不過詳細的內容是每家的包裝不同。

第三類也就是這一波出問題的是設下檔保護機制,短天期"有條件式保本"的連動式債券
這類的連動債是鎖定幾家公司的股價,只要不跌破下檔的限制持有至到期後都還是保本,
但其中一家股價跌破當初進場價的xx﹪這時就不再保本了。
ex. 若下檔設跌破進場價的30%,則不再保本,投資人選擇解約拿回剩餘價值。
若當初花100萬買,跌破時拿到的的就只剩70萬或更低(根據當時價格)。
倘若沒立即出場,若股價跌到進場價的30﹪,投資人就只會拿到30萬。
有的銀行理專會在跌跛時通知投資人,有的則沒有。

去年8月因為遇到了股災,美股是一路的向下探
很多優良的美國股票至今都是跌了超過30﹪以上或更糟。
想想若連動的股價一路跌下去投資人能拿回多少呢!
也就有很多投資人期限未到,但最後是換得了血本無歸。

老實說理專推連動債很久了,但它有購買門檻,最少應都會要一萬美元,
所以一直以來大都是有大筆資金想要保本的保守型的投資人在買,
很多人買到的都是第一類的,當然第二類的也是不少,
直到近來不少理專沒有明確告知第三類的不保本特性賣給想要保本的保守型投資人,
因為近來遇到了股市大跌,跌破當初「認定」不會跌破的價格,
結果全到變成了不保本的結果。

我不想對受了傷的投資人落井下石,
但我仍是要說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本來就是要小心謹慎,
要自己做一些基本功課,不能只一昧的聽理專的話,
畢竟理專也只是領銀行薪水的聽聽參考就好,
畢竟台灣很多銀行的理專都是大量召集來的根本不能保證他們的質素
連動債是複雜的結構性商品,
如果不是真的很了解它所連動的內容還是不碰為安,
若真的想買就要睜大眼睛,自己確認它是那一種的才下手。